王易所说的,与朝中大多数人的意见不尽相同,大多的朝臣都建议,应该将这些归降的突厥人,安置到如今人口稀少的州县,以尽快补充因战『乱』等原因而导致人口大幅减少之地的人口数量,恢复那一带的生产,并且突厥人集于一处,易于监管;还有人提议,应该暂时将汉人与突厥人分开来,避免双方产生冲突,有汉人的地方,不能有突厥人,有突厥人的地方,汉人不再迁入,待突厥人慢慢适应后,再让突厥人和汉人有接触,那样会少一些事端。
王易所考虑的为何会与其他人不一样呢?只不过李世民还未问出这个疑问,王易接着说了。
“陛下,臣觉得,将突厥人和汉人分开,单独安置,虽然如此做可能可以保持两方百姓暂时不发生冲突,但那样会让突厥人与汉人更加难以融合,一些利益的冲突会在以后逐渐激化,不如在开始时候,就采取一步到位的措施,在对突厥人施以官方监管的同时,也让同居之地的汉人对他们施以监督,那样会让安置的胡人有危机感,怕做错事被官方责罚,也怕被汉人群起而攻之,必定小心翼翼,不敢做违法犯罪之事,久之他们就会驯服下来!”王易说这些话时候语气是非常的肯定。[]泱泱大唐106
李世民并没表态,而是反问,“一些人提议,应该给予归附的胡人以特殊的地位,那样他们会感于我大唐之恩,而诚心归附的,你如何看这提议?”
这个很特殊的问题让王易没来由的心跳加速,当下压压心神回答道:“陛下,千万不可给予胡人凌驾于汉人之上的地位,那样必定导致更大的后患,遗害我汉人的子孙后代,而必须要让汉人觉得他们相对于胡人更加有地位,这样可让汉人有自豪感,也可以让归降的胡人,更加渴望成了真正的唐人,取得与汉家人一样的地位,而加快汉化的步伐,利于长久的安定!”
王易后世所处的时代,正是给予了一些少数民族特殊的地位,无论是高考、生育还及其他方面,得到的待遇都比汉人高,导致大部的汉人觉得自己是最低等的民族,因为有特殊的权利与地位,一些少数民族还在内地无法无天,甚至连警察都不敢管他们,王易觉得那时候国家过于怀柔的民族政策是失败的,少数民族闹什么独也与这失败的民族政策有关。
当年的王胡子,在西北某省采取那高压的政策,大棒高举,恩威并施,以至于王胡子的威名能止胡人小孩哭,那时候,西北这个大省,治安情况可是非常好的,胡人入内地,也规规矩矩,不敢生事,怕被汉人围殴的,但王易所处的时代,一切却完全相反了。
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是永远有效的,只给予他们胡萝卜,而没有大棒的威胁,那肯定是不行的。
王易希望他的思想,能影响面前这位大唐的最高统治者,将大唐的民族政策定『性』下来。
汉人的地位是最高的,归附的胡人,都是低人一等,除非他们完全听服于大唐,成为大唐真正的子民,那样才可以取得与汉人一样的地位。
王易在后世研究历史时候不知从哪本著作里看到过,唐朝时候民族政策大概有他刚才所说这般『性』质,归附的胡人地位不及汉人,胡人与汉人犯同样的罪,胡人受到的责罚会更加的重,那样迫使许多胡人期望得到真正唐人的身份,取得同等的地位,因此他们自愿接受汉化,习汉字,从汉俗,着汉服,最后变成了真正的唐人。
因为看到过别人这样的研究结论,王易相信,他所说的论点虽然有点激进,但肯定可以被李世民接受下来。
不出王易的所料,李世民听了面『露』赞『色』,点头称道:“说的有些理!你所说的,与朝中许多大臣的观点不尽相同,但朕听着甚是喜欢,今日召你进宫来叙话,还真的是个不错的主意!”
得李世民表扬,王易赶紧作谦辞状,“陛下,此都是臣的想法,臣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臣『性』子就是如此,有说错地方,万请陛下勿怪!”
李世民摆手示意王易免礼,“朕已经说了,你只要觉得什么想法于国于民有利,可以尽管与朕说来,不论说对说错,朕都不会责罚你的!”
“多谢陛下!”
“晨阳,大军已经班师,大部领军的将领回朝了,你可有忘记朕与你说的,让你师从名家习兵法之事?”
王易一听大喜过望,“陛下,臣没忘记,只是不知道陛下想让臣师从何人?”
李世民温和地笑笑,“你不是最佩服『药』师用兵之道吗?朕已经和『药』师说过,让他教你兵法之事,『药』师也答应了,只是想和你先聊一些兵事再决定如何授你兵法,待**自己去拜访一下『药』师!”
“是,陛下,多谢陛下…”。.。
更多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