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01小说网 > 蜀汉的复兴 > 第二零零章 真彩云之南(四)

第二零零章 真彩云之南(四)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孔硕到我大汉这两年过得还好吧?”

“劳大司马关心,为我取来了全家家人。这两年王颀在成都生活得很好。只是一直没有具体的事情做,只能是按照大司马的命令去复兴学堂学习各种农学知识。虽说确实也让我大开眼界,但毕竟我就是个劳碌命,不适合成天坐在屋舍内啊。说实在的,这两年,什么都好,就是闲得全身都快生锈了。”

“哈哈哈~~孔硕马上就要忙起来哪。嗯,孔硕可还记得以前在复兴学堂上,本官讲到的杂交水稻?”

“记得!”

“嗯,我大汉成都平原上的稻种主要传自古蜀国,是籼稻。其优点是口感好、稻穗大、米粒自然也大。缺点则是不耐寒、也不耐旱,而且产量不高。而在牂牁郡为代表的南中稻系里呢,那是糯稻。口感更好,但产量更低。这两种主要稻种的优缺点都很一致,所以用这两种稻种杂交出来的新一代稻种,其实和老稻种比起来,优势并不明显。”

“孔硕请来看。”关彝的手指再次指向舆图:“不韦县的东西两侧都是南北走向的大江。东边的这一条,是沧水(上游是澜沧江,下游叫湄公河)。在不韦沿着河谷,由此向南行进,可以直达林邑、真腊等国。这些小国国贫民弱没啥好说的。本官现在对他们的土地也不感兴趣。但是他们那里有一稻种,是籼稻。口感很一般,但胜在产量高、耐旱,而且对种植的田地要求不高。所以孔硕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沿沧水南下,去寻找那边的优质稻种!”

关彝所说的优质稻种,就是历史本位面上赫赫有名的占城稻。这个稻种在五代时期进入中国,之后由北宋政府大力推广。将中国本土的稻种进行了极大幅度的改良。以成都平原为例,以前蜀汉时期成都平原的稻田顶天亩产十石。但在北宋时期引入占城稻以后,最高巅峰产值是一年两季,亩产一共三十石。

作为一个农学生,关彝早就习惯了现代社会水稻单季亩产三十石(800公斤)的数值。所以穿越过来后对普遍亩产五六石的现状极为不满。但以前他忙着准备应对曹魏的灭国之战,所以没时间去搞这些。而现在,他终于抽出手来了。

“如果孔硕能够取回这样的稻种,本官有信心把大汉国内的稻田面积扩大五成以上,而且亩产提高三倍以上!”

“嘶~~~”作为一个屡屡展现神奇的妖怪,在场的诸人并不怀疑关彝话语的真实性。所以他们听到这样的数据后,无一不被震惊到了。

“还有这里。”关彝给了这群家伙一点点的消化时间后,又把手指指向了不韦县的西侧。“不韦县的西侧这条大江,叫做怒江(下游叫萨尔温江),由此南下,可以直抵南洋(怒江的出海口在孟加拉湾)。怒江再往西,还有一条大江,叫做丽水(伊洛瓦底江),此江纵贯谌离(缅甸古称)全境。由此江南下到达出海口再西行。就可进入贵霜帝国。此国强大,佛教兴盛。这个且不去说他,关键是此国的稻种乃是普天之下最好的稻种,若是能带回大汉与各种稻种杂交……而且此国还有一种作物,唤作甘蔗。有了这个东西,我就能够让大汉全国百姓顿顿都能吃上甜味儿!”

“诸位,永远不要小看商路的力量,只要有足够的利益,任何天堑都是通途。四百年前,博望侯(张骞)通西域的时候,在大月氏看到了产自我益州的竹杖、丝绸。由此博望侯知道,我西南山区里面一定有一条可以走出群山的商路存在。这条商路在哪里?就在这里!”

看着已经陷入呆滞的众人,关彝拍了拍王颀的后背:“孔硕啊,躬行这边若是做得好,后世的史书将会记载道:马义者,翡翠玉开采第一人,君子之美,躬行成之。而你要是做的好呢,嗯,史书上就会这么记述了:王颀者,引入高产稻种,养育华夏万民!”

青史留名!已经不需要再做任何动员了。马义和王颀都双眼赤红的对着关彝重重叩首:“大司马,多谢为我等指出这样的明路。我等敢不殚精竭虑,继之以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