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聚精会神,细细解释。
“……我军便可根据南人作战之特点,结合南中地形之实际,采用极具针对性的战阵加以对抗,如此便可立于不败之地。为此,本将翻遍古今名将之旧事,终于察觉到,有一戚姓将军之阵,与本将之思不谋而合。”
“哦?还请将军具述其详!”张嶷一下子来了兴趣,急忙追问。
姜维一指前方沙盘,招呼道:“诸位随我来。”
当下快步走道沙盘前,一边用手在平整的沙子中划行,一边解释道:
“此阵以十二人为一队,最前二人一执长牌、一执藤牌掩护后队前进。长牌手遮挡南人的箭矢、长枪,藤牌手带有标枪、腰刀,除了掩护还可与敌近战……”
“再二人为狼筅手,执狼筅……”
张嶷一头雾水,插问道:“何为狼筅?”
“狼筅是利用南方生长的毛竹,选其老而坚实、长约一丈者所制。工匠将竹端斜削成尖状,又留四周尖锐的枝丫,枝丫处亦可插上铁刃,瞧上去浑身是刺。狼筅手可利用狼筅前端的利刃刺杀敌人,以掩护盾牌手的推进和后面长枪手的进击……”
“原来如此,确实是阻隔敌人的利器!”
姜维笑了笑,继续道:“接着是四名手执长枪的长枪手,左右各二人,他们乃是一队之中杀敌之主力,也可分别照应前面左右两边的盾牌手和狼筅手……”
“再跟进的是两个手持镗钯的短兵手担任警戒、支援诸事。如敌人迂回攻击,短兵手即持短刀冲上前去劈杀敌人……”
“最后方两人,一为连弩手,一为辅兵。连弩手手持连弩……所谓连弩者,乃是军师新发明的利器,一击之下,七弩连发,两军交接之际,弩者凭借连弩,便可提供精准且连绵不绝的远程打击;辅兵则配盾牌、连弩,用途在于保护队长,并负责装填连弩,让连弩手手中时刻有弩机可用……”
“如此一来,各种兵器分工明确,每人只要精熟自己那一种兵器的操作,便能攻守兼备,有效杀敌!若运动得当,便是以零伤亡的代价全歼敌人,也未尝不可!”
诸将闻罢,皆目目相觑,心中亦尽跌宕起伏,激动难言。
他们都是武人,对战阵有一定的了解,此番听了姜维对阵势的介绍,几乎都察觉到此阵对南中豪族、夷人的军队确实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张嶷此前对姜维统兵之能还颇有怀疑,如今一番介绍下来,已是彻底打消,剩下的唯有满满的佩服。
姜维将诸人的震撼的表情一一看在眼里,心中说不出的得意。
开玩笑,这可是冷兵器时代实战第一人,大名鼎鼎的大明抗倭名将、民族英雄戚继光发明的鸳鸯阵!
江南丘陵地形与云贵高原多少有些相似,倭寇与夷兵也都没什么组织纪律,全凭一股悍勇近身肉搏。
若南中真的爆发战事,以鸳鸯阵对付夷兵,那自是绰绰有余。
但姜维也并非全盘照搬,而是在吸收其优点的情况下,适当加以改良。
譬如戚继光的鸳鸯阵中有火器兵,而眼下正处三国时代,火器自然是指望不上的;由是乎,他便想到了以诸葛连弩作为替代。
连弩对比火器,其单发威力固然不及后者,但胜在可以一弩七发,而且双方接战之后,前后不过二十步距离,正在连弩有效射程之内。
他又设置辅兵专门用于装填连弩,算是将二段击之战术嵌入到鸳鸯阵中,若连弩手与辅兵配合得当,可以不间断地倾泻箭弩,对敌方造成连绵不绝的远程打击,也算是科技碾压。
如此一来,势必加速装备薄弱、纪律不强的夷兵之崩溃!
晚风阵阵,火光离离。
台下,士卒们三三两两皆找好组织,喧嚣之声渐息;台上,诸将一言不发,各自吸收领悟。
良久,还是霍弋首先抬眼,抱拳发问道:
“敢问将军,此阵何名?发明此阵的戚将军又是何方神圣?为何从未听过?”
姜维微微一笑,回道:
“此阵变化灵活,可攻可守,可以根据情况和作战需要变纵队为横队,变一阵为左右两小阵,或化两阵为一大阵……因其变化多端,故名曰‘鸳鸯阵’!”
“至于发明此阵的戚将军,原也是大名鼎鼎之辈,只是当年始皇帝焚书坑儒,戚将军之大名早已随风而散,多不听闻了。本将也是无意间翻阅古籍,这才知闻此阵,至于生平事迹,却是一无所查了。”
“原是如此……”诸将闻罢,各自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