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把你爹换出来,我们都得死!”妈妈边哭边打!宵无奈去抱着妈妈的手。
宵留下一生的无尽羞悔,几十年后一想起,都会老泪纵横!人啊,不管是面对朋友还是弟兄,在危机时不要违心攘祸而苟且偷生,免得后来悔得连死的心都有!心污难涤啊!上帝,我是不可宽恕的!
从那以后,每天放学(怪,家里就是不准宵休学。哥老挖苦宵:“你苦啊,一家人吃饭,*你一人读书,好可怜哈”——宵还真那么想的)他都要带弟弟到坡上找吃的。什么小野蒜、野芽花生、野芽红薯充饥。也算是弥补对弟弟的内疚。
初夏,万物欲熟未熟,是农民们青黄不接的夺命日子,本来就春荒难挨,再加人为口中夺食,严重虚弱的弟弟,命悬一线了,黄昏,他俩站在孤嶙嶙的荒山坡上,两眼无神地望着迷蒙的远方,先是喊“姐姐……”然后喊爹,接下来是讨粮已三天未归的大哥,突然小哥俩同时喊起当兵一去杳无音信的二哥……“二哥,你在哪里呀,我饿-……我们想你……”
弟弟纵声大哭,宵也抱着枯瘦如柴的可怜弟弟无助地哭了,荒凉山野那暮色中晚蝉凄厉的回声,算是对他们呼喊的灵魂慰答。“啷、啷、啷里哟……啷、啷、啷里吔……”旷野回环往复着一支极其悲凉伤感的挽歌,天地含哀,草木低垂……
天见垂怜,好神奇哟,有一天竟然从山上跑下坡来一支大黄麂子!天送美味啊,数月不知肉味的饥民们,突然返祖了,狂野的男女老少一哄而上,将麂子团团围着,人们从没见过跛脚大哥如此迅猛过,他竟然飞身上前,将惊烈的麂子扑倒!
“沿山打猎,见者有份”——村民们按祖宗世代沿襲下来的原始公社分配制,不分男女老幼,贫穷贵贱,阶级出身,都平分到一块麂子肉,那天是全村的狂欢节,大家都融入了平等社会……
家近年来第一次大快朵颐,早病饿得起不了床的弟弟,顾不得一咳嗽就是几十声,也兴奋地爬了起来,往嘴里大块大块地塞肉,狼吞虎咽时,差点没被卡死!那馋样叫母亲抹泪。谁知,这竟是可怜弟弟最后的晚餐!也是上帝给这可怜饥儿终焉的恩顾!
一家人饿之欲斃,也不敢忘了还关着的饥寒交迫中的父亲,母亲割下一块拳头大的生肉,挂在灶火洞上熏起,等一朝老父回来……破床病卧的弟弟,每天睁着他馋猫般的眼睛,望着那点肉喃喃遂语……
有一天,宵同大哥化缘到二伯父儿子(亲堂哥)梁树普家。这些痛苦而羞辱的往事按理不应再提及,因为五哥五嫂都已做了古人,应为他们隐恶扬善。但为了证明大哥哀叹的“天冷莫烤灯,人穷莫靠亲”的真理,还是不情愿地写出来,警示后人,望人们千万别顺手小善而不为,它会如钉入木,让人记忆一辈子!
过年了,是中农的他们,比宵他们无疑好些。大哥叫宵跟五嫂要“鸭儿粑”,宵忸怩,大哥促他说“试试人心。”
宵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乞讨!
刚才还满脸朝霞的五嫂,一下秋风枯叶。很不情愿地转身入厨,半天才翻出两个破而小的“叶儿粑”,真像赏小花子一样丢给宵。
怒火中烧的大哥,顺手砸在她门上!从那天起,话多如蛙的大哥沉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