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平王在一天早朝结束后,对群臣说:“过去,我们的祖先成王在定都镐京之后,又营建了洛邑,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群臣一起回答说:“洛邑是天下的中心,四面八方的国家都会来朝见,道路交通也十分便利。因此,当年成王命召公管理,周公兴建宫殿,称作东都。它的宫殿规制与首都镐京相同,每年朝会之际,天子会前往东都接见诸侯。这是以便民为出发点的政策。”
平王说道:“如今犬戎已经逼近镐京,灾祸随时可能发生,我想要将都城迁到洛邑如何?”太宰咺进言道:“现在宫殿已经被烧毁,重建十分不易,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还让百姓备受痛苦和抱怨。犬戎借机发动进攻,我们如何能够抵御呢?因此,迁都到洛邑实际上是最好的选择。”两班文武官员都对犬戎感到担忧,一齐说道:“太宰所说的话是正确的。”
但是司徒卫武公低头叹息不止,平王问道:“老司徒为什么不发表意见呢?”武公这时候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说道:“老臣已经九十多岁了,感谢君王不弃鸿基,让老臣做了六卿之一。如果我知道危险而不说,那就是不忠于君王了。如果违背了大家的意见而发表自己的看法,那就会失去朋友。但是,宁可得罪朋友,也不敢得罪君王。镐京城左边有崤山和函谷关,右边有陇山和蜀地,地势险要,山川纵横,土地肥沃,延伸千里。这是天下最美的地方,无人能比。洛邑虽然位于天下的中心,但其地势平坦,四面容易受到敌人的攻击。因此,先王虽然建立了两个都城,但仍然以西京镐京为主要居所,以振奋天下的精神,同时留下东都洛邑,以便在必要时进行巡防。如果我们的国王放弃了镐京而迁都到洛邑,恐怕王室会变得衰弱无力。“
平王说:“犬戎入侵占领了岐丰,威势十分猖獗。而且宫殿已经被烧毁,没有壮丽的景象。我之所以要迁都到东都,实在是无可奈何的选择。”
武公上奏说:“犬戎这些豺狼之徒,是不应该让他们进入我国卧闼的。申公借兵的策略失误,大开国门揖盗,导致犬戎焚烧了宫殿楼阁,甚至残害了先王,这是我们不共戴天的仇恨啊。现在的大王要励志自强,勤俭节约,关心百姓,加强军事训练,效仿先王北征南征,俘虏敌方首领,献上祭祀先王的礼品,以此来洗刷前任大王的耻辱。如果我们一味地隐忍躲避仇敌,放弃自己的地盘去适应他们,那么我们的退让只会让敌人更加嚣张,可能不仅仅会失去岐丰这一个地方,还会有更多的领土被侵占。在尧、舜的时代,他们居住的房屋只是茅草和土块搭建而成的,禹的宫殿也很简陋,但他们并没有觉得自己住的地方不好。京城的壮观之处,不在于宫殿的规模,而在于其他的方面。我们的大王应该好好想一想这个问题!”
太宰咺接着发言道:“老司徒的观点只是维持现状的想法,而不是具有变革性的言论。先王曾经在治理国家方面疏忽大意,结果导致了寇贼的入侵,这件事情已经不足以深加指责了。现在大王只是重新确立了自己的名号,清理了残留的烬灰,但财政空虚,军队力量单薄,百姓对犬戎的畏惧如同面对豺虎一般。如果一旦犬戎的骑兵长驱直入,百姓的信心将会崩溃,这将是对国家的严重错误,我们不能坐视不管。“
武公继续发言道:“既然申公能够召集犬戎入侵,也一定能够让他们撤退。大王可以派人去问问他,一定会得到很好的建议。”
正在商议之际,国舅申公派人送来了一封紧急的文书。平王展开信函一看,大意是说:“犬戎不断侵扰,我们将面临灭国的危险。请求我国王怜悯我们的关系,派兵来援助。”
平王说:“申公自己都忙得不可开交,怎么还能顾及我们呢?迁都东都的事情,我现在已经做出了决定!”于是他命令太史择定好日子,准备东迁。
卫武公说:“我作为司徒,如果国王一行东迁,会导致百姓流离失所,这是我难以辞职的过错!”于是,国王先派人发榜宣告百姓:“如果愿意随同迁往东都,就要快速准备,一起出发。”太史也起草了文书,先向祖庙祭祀,表述了迁都的原因。到了出发的日子,大宗伯抱着七庙神主,先上了车,作为先导。秦国的伯爵嬴开闻平王东迁的消息,亲自率兵护送平王。百姓们带着老人和孩子,相互扶持着,跟随平王一起出发,人数多得数不清。
宣王在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之夜,梦见了一位美丽的女子。她先是大笑三声,然后又大哭三声,看起来既不慌张也不着急。她将七庙神主捆成一束,缓缓地向东边走去。大笑三声,应该是指周幽王为了博取褒姒一笑而点燃骊山烽火,欺骗诸侯的事情;大哭三声,则是指周幽王和褒姒,以及他们的儿子伯服都死于非命;神主捆绑成束向东方飞去,正好应验了今天东迁的事情。这个梦没有一样不应验。
太史伯阳的父亲说:“哭又笑,笑又哭,羊被鬼吞,马逢犬逐。一定要谨慎,非常谨慎。如同在弓箭制作中,要慎重选择好的木材和韧性好的弓弦。”“羊被鬼吞”指的是宣王在他四十六岁那年遇到鬼魂而去世,正是在己未年;“马逢犬逐”则是指犬戎入侵的时候,幽王在他十一年的庚午年被杀害。这些都是不幸的事件,我们必须要引以为戒。
从此之后,西周王朝便走向了灭亡,这些事情的发生似乎早已注定。这也再次验证了太史伯阳的父亲所预言的神秘预兆的准确性。接下来我们将会在下一篇文章中详细讨论迁都东都之后发生的事件,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