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小说网 www.007xsw.info,最快更新大唐:安西最后一个信使最新章节!
在一系列的阴谋和算计之下,吐蕃、南诏、剑南道组成的反唐联军赚取了大散关的关口。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在拿下关口之后,他们却遭遇了驻守大散关的禁军左卫的顽强抵抗。
面对数之不尽,不停的从关口涌入的反唐联军,禁军左卫死守每一寸土地,寸土不让。
在占据了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反唐联军却寸步难行,哪怕每多推进一寸,都会留下几具乃至十几具尸体。
随着时间的推进,整个大散关之内布满了数不清的尸骸,浓浓的血水甚至已经汇聚成了溪流,从关口汩汩流出。
就这样,大散关的战斗从子夜一直持续到了第二天的午后。
在极为不利的情况下,依托大散关内的复杂环境,六千禁军硬生生的抗住了反唐联军的进攻整整一天的时间。
当时间,进入八月二十九的午后,随着在大散关东侧关口坚守的最后一名左卫禁军倒在了血泊之中,进行了接近一整天的鏖战落下了帷幕。
出去遭遇偷袭的时候,被派去各地传递大散关遭遇袭击的信使,驻守大散关的六千禁军全部战死在了大散关之下。
其中,就包括这支禁军名义上的最高统帅,大唐现任皇帝李纯的次子,澧王李恽。
彼时的澧王李恽只有十六岁,面对蜂拥而来的反唐联军,初次登临战场的李恽惊惧不已,甚至从一开始就直接被吓得尿了裤子。
然而,面对这位被吓得尿了裤子的皇子,禁军的将士却没有半分的嘲讽或者轻视。
初临战场出现什么情况都有可能,被吓得鬼哭狼嚎、撒腿就跑,闻到血腥气息,看到残肢断臂疯狂呕吐、眩晕的都屡见不鲜,被吓得尿裤子并不丢人。
更重要的是,会被吓得尿裤子,代表这位皇子是真真切切的来到的绞肉机一样的战场上,而不是像很多所谓的镀金者一样待在后方。
从开战伊始,一直到最后被敌军杀到眼前,这位尿了裤子的皇子澧王李恽一步都没有退却。
同样是这位皇子,在危急关头同样拿出了腰间的佩剑,穿着湿淋淋的裤子,高呼“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迎上了蜂拥而来的敌军稳住了战阵。
依旧是周围皇子,确定大散关的局势之后,下令派出信使向陈仓、长安、秦州在内的各地传递大散关遭遇偷袭,即将陷落的消息,随后下令左卫死守大散关,任何人不得后退!
最终,这位皇子和整整六千禁军,共同战死在了关口之下。
澧王李恽做到了自己所能做到的一切,而六千禁军也做到了自己所做的一切,只不过这澧王李恽和六千禁军的将士,并没有白白的牺牲。
为了彻底拿下大散关,消灭左卫,剑南、吐蕃、南诏组成的联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在接近一昼夜的鏖战之中,反唐联军中至少有一万人直接战死,重伤者超过八千!
原本应该是轻松加愉快的偷袭战,却打成了这种绞肉机一样的攻防战,使得联合在一起的吐蕃、剑南、南诏险些爆发内讧。
彻底拿下了大散关之后,商议下一步对策和计划的时候,吐蕃方面表示了严重的不满。
率领吐蕃方面大军的吐蕃东境五道节度使尼玛巴扎公开的质疑,是不是身为大唐剑南(东)西川节度使刘辟搞了什么鬼,否则怎么会在偷袭之后遭遇唐军的袭击!
尼玛巴扎的一句带着浓浓的鄙夷预期的质询,使得刘辟勃然大怒!
身为唐人,背叛大唐和大唐的死敌吐蕃人联合,刘辟既有巨大的负罪感,又承担了巨大的压力。
现在刚刚联合进入关中,稍稍遭遇问题,自己立刻就被这些吐蕃人指责作妖,这让刘辟如何能忍!。
面对那些朝廷禁军的疯狂阻击,吐蕃人的损失确实很重,但是遭遇损失了又不是只有吐蕃人!
要知道为了能够顺利蒙骗过禁军和山南道的唐军,现在突袭大散关的的主力是他麾下的剑南军,自己才受损失最大的,结果这些直接就被那个该死的尼玛巴扎忽略了。
在最终选择和吐蕃合作之前,吐蕃人承诺的很好,大笔的钱粮、海量的军资、数之不尽的奴隶、一眼望不到的土地……
现在倒好,偷袭大散关,出力是自己的,付出是自己的,风险是自己的,损失是自己的,挨骂还是自己的!
事实上,刘辟知道对方敢于如此的原因,很简单,因为自己已经叛唐了,失去了最重要的依仗!
说实话,从这一刻开始,刘辟已经后悔了,他突然发现,在陈宏志、赤苏仁谢、异牟(南诏王)、凑罗栋等人的忽悠和煽动之下,自己犯下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
那就是背叛大唐,投靠吐蕃!
如果自己没有叛变大唐,投靠吐蕃,那么大唐就永远是自己的依靠!
纵然面不和,心也不合,但是只要自己没有公开举起叛逃的大旗,那么自己遭遇危机的时候同样可以得到大唐的支持,
从自己接手剑南道开始,就一直和朝廷明里暗里的对抗,在某一个阶段,双方甚至已经濒临兵戎相见,面对吐蕃人的大举进攻,朝廷依旧伸出了援手。
而现在,再见到朝廷的兵马,只能和眼前一样成为敌人,而不再可能成为自己的后援,所以刘辟很清楚现在自己的处境,只能一条路走到黑了……
明知道自己已经没有了退路,必须依托吐蕃人还能活下去,但是心高气傲又心有不甘的刘辟如何能忍下去!
只不过,不忍下去,自己又能怎么样……
刘辟进退维谷,年轻的尼玛巴扎也不是傻子,看到刘辟的状态之后,他也发现自己有些太过冒失了,激动之下,把赤苏仁谢提醒自己的话忘在了脑后,把对待刘辟的真面目展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