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01小说网 > 建安天下 > 第五十二章 曹阿瞒(3)

第五十二章 曹阿瞒(3)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普受不得如此礼遇,”赵普忙拱手回礼。

三人回房继续喝酒闲聊,不久曹操醉酒,坐立不稳,让夏侯惇好生陪赵普,自己入屋便睡。

夏侯惇借机向赵普请教经学,赵普对汉时的儒家经典其实理解不深,但他可以站在后世无数儒生、经学家的肩膀之上。

东汉时的主流儒家经义皆以今文经学为主,今文经学是自西汉独尊儒术以来形成的儒家流派,其特点是微言大义地阐发说明孔子的思想,继承和发扬儒家学说。

今文经学的主流是“春秋公羊学”,所谓“公羊学”即为《春秋公羊传》里所阐发的微言大义,主要包括大一统、大居正、大复仇、通三统、统三世、更化改制、兴礼诛贼等。

大一统不必说,凡是封建王朝最鼎盛时期,无不是华夏大一统之时。

大居正则是以恪守正道为贵。大,尊尚的意思。

大复仇则是儒家文化中少有的血勇思想。

儒家经义在最初的时候,并非只有仁、善这两个外壳。《礼记·曲礼》:“父之仇弗与共戴天,兄弟之仇不反兵,交游之仇不同国。”

意思大概是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无论仇人在何处都要找到杀死他。兄弟被杀,要随时带着兵器准备报仇。朋友被人杀,要么你为朋友报仇,要么离开这个国家,反正不能和他的仇人同处一国。

前后汉是儒家大复仇主义最盛行的朝代,为父母血亲朋友而杀人的事情层出不穷,而且这是被社会所提倡的。

公羊派甚至有“父不受诛,子复仇可也”的思想。

即父亲如果无故被杀,儿子可以向君主复仇,这是孟子“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思想的体现。

通三统出自《春秋公羊传》,“王者存二王之后,使统其正朔,服其服色,行其礼乐,所以尊先圣,通三统。”

这个辩证的思想述说起来比较复杂,大意是即王者之兴非为一家之利,乃是为天下万姓之故。唯有奉天命洽理万民,施仁政德教于天下,方能拥有其天命,否则上天将通过新王之革命的方式转移天命。

目的主要仍是强调仁政施于上,德教行于下,是三统所要通的一贯之道。此道百代皆同,是一切政治之宪,是最为根本的政治合法性。

这个思想不仅在两汉是儒家的主流思想,历代儒家学生皆以此为准。

统三世是孔子提出的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三世说得进一步发展,阐明人类历史的演进,从“据乱世”进入相对平和稳定的“升平世”,再到“太平世”,是一条“理想”的社会发展轨辙。

更化改制、兴礼诛贼这两项从字面意思就可以理解,主要强调改革不符时势的政策,以及礼仪的重要性。

这些思想基本就是东汉末儒家思想的主流。

赵普站在后世无数学者不断专研和总结的学术之上,以相对朴实的语言向好学的夏侯惇讲学。

夏侯惇这个半吊子文士纵然听过这些学说得经义,可赵普所讲俱是后世查缺补漏,不断完善的理论,他一时自然觉得赵普所讲简直是别开生面,另辟蹊径,实是他所见过,他听说过最厉害的老师。

两人相谈至夜幕来临,曹操从梦中醒来才止。

夏侯惇还好,他只需听,偶尔问几个问题,赵普教导赵云都没有如此的认真,这是只觉得喉咙发干,嗓子快要哑了。

夜间,曹操再摆宴席,款待赵普‘赵云和周仓三人。

赵普午时酒劲未过,晚上再饮不觉间就醉了,于是被曹府下人扶去房中休息。

赵云与曹操、夏侯惇两兄弟相谈。

近一年来,赵普教赵云读经史子集包括兵书,已经稍有成效,当然比着曹操那时差得远了。

只是曹操见夏侯惇对赵普愈发敬重,判断赵普其人不仅能未卜先知,这经义之学也是罕见的高深莫测,不敢在赵氏子侄面前班门弄斧,于是便和赵云谈及兵法。

这方面乃是曹操专长,赵云几无领兵打仗的经历,兵书也是半吊子,便向曹操屡屡请教。

两人倒也相谈甚欢。

赵普叔侄三人在曹操府中住了三日,三日间赵普多和曹操谈及凉州的形势,以及凉州地区的民族矛盾。

曹操志在征西将军,自然也额外的关注凉州的局势,以他卓越的政治远见,自然也能看出凉州平叛仅仅以军事力量并不能从根源解决问题。

凉州本地氏族、羌人以及朝廷派遣的凉州官吏之间都有不可调和的矛盾。

两人在凉州问题多方面达成共识,进一步加深彼此的关系。

及至赵普带赵云和周仓离开,曹操亲自向南送出三十里。

“兄长这下不会再以为先生名不副实了吧!”夏侯惇看着渐渐消失的赵普背影,满是钦佩。

曹操笑道:“我这装醉,不仅元让看出来了,只怕这位赵兄一样心知肚明。”

他打马回头,边走边道:“不过我们因此倒是可以放心先私募乡勇了。天下将变,我们就做这扶大夏于将倾的汉室肱股之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