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允此时脸色渐己好转,听杨奇的话不禁奇道:“族内不是常请有博士、名士、族老授课吗?小弟何能与诸多经学前辈相提并论?”
“你亦知如今无论今文经抑或古文经,都是只知遵古循经。且不闻此于国于民有何益处?不思变通,只知学那君权神授、三纲五常之道,虽说以仁、德规范礼,但是却是禁锢了思想界的探索,毫无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之盛况。”
“自先汉武帝采取广川人董仲舒的<推明孔氏,抑黜百家>之策以来,儒学之道则是愈发的显贵。且如今之儒生大多是高谈阔论、好逸恶劳之辈。”
“呵呵,大哥,你这策论若是放言出去,真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啊。”
“你亦知我一直以来便不主张侧重儒学之道,否则如今又只能如此这般?此外你也知道宗族的发展不是站立原点继存于昔日辉煌之中,必要不断的前行,方可使我杨家留存万芳。”
“如此,若要做到这点,那么族中的后学之辈必须具备真才实学,否则岂能担负传扬家族的重责?”
见杨允欲言又止,便继续说道:“我知道你的想法,此事不必多说。能者上,庸者下!一国之策尚是如此,一家之事怎能不可施之。”
“所谓门第、嫡庶之念,我是没有能力改变,但我能做的唯有让我杨氏一族在能者上、庸者下的框架内实行正确的资源分配。”
“大哥,你此举若是对族内宣布,必会引来众族老的反对,若是真要实行起来,阻力不小啊。”杨允闻言,不无担忧道。
“任何的改良都会有阻扰,我既然是一族之长,则必然要为家族未来考虑,就算是背负我亦认了,更何况,欲领族事,必承其重!”
杨允闻言,嘴角轻扬笑道:“如此!小弟自当助力!”
“哈哈,士玄,既然如此,你我且坐看将来如何?看盾谁能扛起家族未来之重!”说完端起面前的茶樽一阵轻饮。
“哈哈,有你这话,族学之事我大为放心,对了,我听闻你与郑康成相识?”
“嗯,昔时尚在洛阳时,我与卢植相交时从而相识,其学识超我甚多。我不如矣!现今其师从大儒马融,平日尚有书信来往,我正准备等宸儿稍大些,便让宸儿拜入其门下学习经籍。”
杨奇闻言手拂短须道:“嗯?宸儿能拜入他的门下确是一大幸事,对宸儿今后的人生大有益处。”
“哈哈,想想为了能让宸儿拜入他的门下,我可是特地想尽法子延迟了他返回北海郡。”
杨奇听完不禁哑然失笑。
突地屋外有仆人道华阴县令来访,两人由此停住话头,相视一眼,会心一笑。
杨奇道:“走吧,他来此,定是为你而来,如此,出门见见也好!”杨允闻言,嘴角微微一扬,微一点头示意。
遂二人便前后脚出得门去。
;</推明孔氏,抑黜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