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熙六十年十二月,安庆城内先出现了民乱,数十人在城中与岳钟琪亲兵格杀,全部战死当场。可随后不久,北门参将张远奇率领麾下三千人一路与清军血战,直接冲开北门,向西逃去,使得城内一片哗然。
众人都知道,西面正是复汉大军,也不敢追击过深,因此追至城外三十里,便返回了城内,只好眼睁睁看着张远奇带着两千多人逃离了安庆城。
得知张远奇最终依然带人逃离之后,岳钟琪勃然大怒,这不仅仅是削弱了原本就羸弱的守城力量,而且也暴露了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绿营的军心实在是堪忧,纵使他这些日子想尽了一切办法,可是在张远奇叛离这一事实面前,都被击得粉碎。
最令人担忧的绝不是一个逃走的张远奇,而是这安庆城内的军心民心,岳钟琪很担忧,这城里还有谁想做或者试图做下一个张远奇?想一想,岳钟琪便不寒而栗。
就在他忧心不已之时,从庐州方向也发来了康熙的密谕,却是用盒子装着,上面用封条贴好,里面具体是什么谁也不清楚,就连传递密谕的太监,也不敢多嘴,传递了密谕后便起身告辞离去。
等到传旨太监走后,岳钟琪没有第一时间拆开盒子,而是坐在椅子上细细思索着,这也是他的一个习惯,很多东西不能仅仅看表面,而是要从这件事情的实质去着手,桌子上的那份密谕也是如此,至少它应该比想象的更棘手。
康熙在对待臣下时,并不太喜欢玩猜来猜去的游戏,他往往去臣下去尽可能明白自己的意思,然后逐一完成即可,而密折也只是让臣下用来反馈民情的一个通道,他很少直接给臣子下密谕,由此可见这件事本身就不一般。
在焚香净手之后,岳钟琪拆开了封条,取出了盒子里的密折,开始细细读了起来,却是越看越感到心惊肉跳。
“.......朕年事已高,于历代君王中亦是祥瑞,近古稀之年仍征战于野,世所未见.....尔等皆为朕肱股之臣,驻守于此,待贼自变....”
岳钟琪暗自度量,这满篇文字尽是暮气,想来局面之艰难,连康熙皇帝都感觉有些支撑不下去,若是再知晓今日之军变,恐怕对皇帝的打击将无以复加了。
在密谕后面,康熙皇帝终于扭扭捏捏将自己的心思吐露了出来,那就是派人到宁渝军中,以功名和官位,找复汉军求和。至于为什么要找宁渝求和,而不是找宁忠源求和,想来康熙心里也存了一些挑拨离间的心思,冀图于复汉军出现内乱。
岳钟琪看到最后时,也知道了康熙的打算,那就是以一个楚王的名号拉拢复汉军,仿照三藩旧例,许复汉军割湖北以称王,一应土地人口以及财货,尽归楚王所有,不过楚王名义上仍然归属于朝廷名下。
至于复汉军麾下其他人也都有封赏,连宁渝也得了个所谓汉阳公的名头,基本上就是复汉军目前自封的一应头衔,朝廷也都一一允诺了,看上去诚意倒也不小。
只是这一王一公的高位甩出去了,复汉军也不一定乐意要。
岳钟琪心里喟叹,若是早一点甩出来,或许还有机会,眼下这局面,却是晚了。只是皇帝的密谕他也不敢不听,心里愁肠百结,哀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