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瑾想了一想,很谨慎地回答:“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近年,徐州战乱频繁,皆与曹操有关,因曹父之死,曹操对徐州大开杀戒,屠了数万百姓,正因为躲避这战乱,我叔父才带家中老幼,举家搬到荆州。”
从他的话中,诸葛瑾明显对曹操有恨意,但他语气平和,似乎在压制这种怒气。
“荆州刘表,年已六旬,膝下二子,纷争不断,长子刘琦,有承父位之权,却不讨刘表之喜,次子刘琮乃得荆州大族拥护,刘表欲维护荆州平稳,有废长立幼之意。”
“此举乃妥协之策,反应出刘表的懦弱,如此荆州迟早生变。因此,我不想投靠刘表……且刘表为人,注重虚名,用人唯亲,我欲投靠,多半刘表亦会不屑一顾。”
诸葛瑾终是说出了不投靠刘表的最主要原因,那就是他就算投靠了,刘表也不稀罕。他这一说法,倒让陈飚对他大生好感,至少他有自知之明。
“那先生至扬州之地,为何选择投我而不是孙策?”
“孙策为人,霸气侧漏,虽勇猛但为人残暴嗜杀,不善理政,只顾征伐,我心不喜。且孙策所用之人,皆当地豪族之地,他仰仗豪族之力,他日亦必为豪族所累,我非江东豪族,投孙策前程必受阻。”诸葛瑾这一番话确实让陈飚有些动容,历史上孙策乃至孙权都是依靠江东豪族才在江东站稳脚跟,但与豪族之间纷争却从未中断过。
“相较之下,将军占据三郡之地,大兴教化、治理民生,我心向往。在来之前,我亦游历庐江,皖城百姓安居乐业,已渐成乐土。将军此战击败孙策,实力足以自保,所占之地跨三郡,民生向好,我心慕之,因此特来投靠。”
“哈哈哈哈,子瑜言之过早。”子瑜是诸葛瑾的字,陈飚此时对他已是大为认可。
“我击败孙策,不过为自保而已,孙策占据四郡之地,实力仍然很雄厚,手中之兵仍在十万之数,他日必卷土重来。荆州刘表,虽两战皆败于我手,但不伤元气,亦有带甲十万,对我虎视眈眈。”
“另外,我占九江之地,与徐、豫两州接壤,曹操必心生顾忌。曹操此时东征徐州刘备,无暇顾及于我,刘备败亡之后,他可能就把这矛头指向于我,甚至出兵九江、庐江之地。所以我看似平稳,实则危机四伏,已陷四面楚歌之境。”
诸葛瑾听了陈飚的话,认为这是对他的考教,他想了一下便说:“将军所处之境,看似危如累卵,实则稳如磐石。孙策新败,已伤元气,虽仍有军队数万,但兵力分散,钱粮不继,且战败后矛盾显现,江东四郡不稳,短期内必不敢再攻将军。荆州刘表,重文轻武,一向不修武备,军队羸弱,不足为惧。”
“曹操兵力强盛,又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大义,但袁绍更为强盛,袁绍南下驻军白马,曹操击刘备后会立即北上,对抗袁绍,不可能再南下讨伐将军。”
“曹操、袁绍之争,短折一年两载,长则数年,曹操必拉拢将军,以免将军骚扰徐、豫州之地。”
“那如果曹操与袁绍相争,我将如何自处?”陈飚又问。
诸葛瑾又是一阵思考,片刻之后才回答:“袁绍和曹操必都会拉拢将军,如将军投袁绍而攻曹操,则袁绍必胜,但袁绍太强盛,迟早会对付将军,如将军投曹操而拒袁绍,袁绍和曹操实力相当,则相争数年,对将军大大有利。”
“将军应趁袁绍和曹操相争之时,厉兵秣马,攻略江东四郡之地,扩大地盘,扩大实力,待曹操和袁绍分出胜负后,不管是谁占据中原,将军都可以凭江而守。此乃将军之生机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