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琮又叹了口气,“这件事的起因还是因为朝中的“顺案”和“逆案”!高阁部见南京立朝后,不筹划加紧布防,清理赋税,准备收复失地,而是整天为两案争论不休,至使朝廷一事无成,隧即便上本,提出禁党争,练精兵,清理江南赋税等八条策略。这一下,高阁部便得罪了人,被东林弹劾失地、结交顺案罪臣等事,马阁部也借力打力,便把高阁部挤出了朝堂!”
南京朝廷中原本三派势力,其中东林党的大本营在江南,掌握朝野的话语权,马士英的势力则在江北,控制南直北部所有州县,还有大批武将投靠,高名衡则是山东巡抚,在南方并没有根基和班底。
东林党人掌握朝政多年,有几十年的政治斗争经验。
他们在定策问题上的失误,使得东林党人,在政治上十分被动。
他们没能抢到先机,权利被人瓜分,所以一直再寻找重新掌权的机会。
虽然高名衡功劳最大,又深得皇帝的信任,但是在南京没有什么根基,所以对东林的威胁并不大。
东林一开始并未将他视为政治上的敌人,而是希望能够借着他的力量去打击马士英。
谁知道,高名衡与东林这些只会吟诗作赋、饮酒、品茶、狎妓,以及争权夺利,也不干实事的嘴炮派不同,高名衡是个实干派,对他们的争斗兴趣不大。
南京朝廷的争斗,就变成了东林和马阮之争,而因为高名衡的存在,分去了马士英一部分实力,所以马阮和东林之争,胜负难分。
高名衡见两派闹得过分,便出来调节,并提出八条策略,欲重振明朝。
只是这八条策略中,最关键的一条,要清理江南的田亩和田赋、商税,却一下踩了东南士绅的尾巴。
钱谦益等东林党人,在玄武湖的一艘画舫内一合计,现在反正拿不下马士英,不如先挤走高名衡。
他在朝中没有多少人,只有一个兵科给事中王彦,是他从山东带来的班底,其他几个人官位也不高,对付起来不难,不如就拿他开刀,先把他挤走。
这样一来,天子就没了依靠,肯定就只能亲近他们这些文臣,来制衡马士英等人。
下定决心后,东林党人便发动谏台官员,对高名衡进行弹劾。
有高名衡在,皇帝就只亲近高名衡,还有那个兵科给事中王彦。
这让阮大铖也十分不爽,于是也落井下石,弹劾高名衡不思为先帝复仇,同情顺案官员,是心无君父。
在东林和马阮的攻击下,高名衡只能离开南京,练兵避祸。
高义欢听了王世琮的话,心到高名衡还是太老实,没有想到南京朝廷的情况居然这么复杂。
这时王世琮继续道,“现在朝中,主要是马阮和东林两派。将军之前是走马阁部的门路,东林诸君子便把将军视为阉党,怕马阁部又多一强援,所以群起反对招抚将军!”
高义欢只是想投靠明朝,却不想居然卷入了党争。
高义欢嘴里像吃了一把苍蝇,心里非常的不是滋味,“娘个批的,老子怎么就成阉党呢?”
(求书单推广,求月票,推荐,订阅,感谢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