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街通往竹林书院,颇为幽静。
季月儿带着梓儿将季星儿采买回来的笔墨纸砚和一些书籍分门别类的摆放好了,她取出手帕擦了擦额头的汗,坐在了窗下的书桌前。
书桌上放着一本崭新的书,书名叫《三变诗词文集》。
江南四大才子之首的罗舒然字三变,这个字很是讲究,出于《论语》中的君子有三变:远望庄重,近观温和,言辞凛然。
据说是罗三变的父亲期望他成为经国治世的君子,这位罗三变起初也不负父望,年仅十岁就通晓圣文,在才子遍地走的江南,以黄口之年就高中秀才,并写下了而今流传极广的《劝学》。
“学,则庶人之子为公卿;不学,则公卿之子为庶人。”这话就出自罗舒然罗三变的《劝学》。
那时他才十岁,他就把读书人的出路给看得如此透彻,这样的人,当然是人中龙凤,当然也是无数少女心里倾慕的对象。
而今这位大才子年仅十七,据说十四岁就已经中了举人,只是会试不利,连续三年居然名落孙山——倒不是江郎才尽,恐怕是发挥失常。
他还是个少年,有的是时间继续去考,未来也必然前程无忧。
季月儿翻开了这文集,仔仔细细的读了两首诗词,不知为何,她总觉得这位大才子的水平有所下降。
她蹙眉想了片刻,取了笔墨,在纸上又写下了许小闲的那两首诗词来。
她仔仔细细的一对比,高下立判——许小闲的诗词比这位江南大才子的诗词更有韵味。
立意更加高远,遣词更有考据,沉入其中,那字里行间可见风光无限。
比如这首《梦江南》。
柳毵毵、浣春衫、梦江南,落归帆……着笔淡雅,可这淡雅间又见词人的洒脱和写意。
又比如这首《锦瑟》。
起笔立意,一弦一柱思华年,就这一句奠定了整首诗的基调,随后通过庄生迷蝶望帝托鹃、沧海有泪蓝田生烟来丰满这立意,整首诗陡然立了起来,生动、形象,令人心神迷醉。
最后一句如神来之笔,笔锋一转之间,只是当时已惘然——此情以逝去,成了追忆,还能怎样呢?
许小闲在写这首诗的时候,他的心境定然是起伏的,最终落于低沉,成就了这首前无古人的好诗。
再一看罗三变的诗词……便觉得索然无味,有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觉。
所以……许小闲的才气比那江南四大才子之首的罗三变还要高!
只是单单凭两首诗词似乎也不能作出这样的结论,若是再能得他写的几首诗词就好了。
季月儿很是期待,琢磨着怎样才能让他多写几首诗词这事儿。
梓儿瞧了瞧小姐,小姐的视线没有落在这书上,而是望着窗外的梨花——小姐又走神了,可怎么得了!
“小姐,端午节就快到了,奴婢听说竹林书院要举行一场端午节文会,听说张桓公放出了消息,他手里的这个举荐名额将用在这场文会上。”
“奴婢还听说隔壁水阳县的大才女柳烟眉也要来参加,倒不是为了那名额,说是……说是要和小姐你比比。”
季月儿翘着嘴角一笑,没有在意。
倒是先生这个名额很珍贵,若是许小闲去参加,不对,当初老师就说想要举荐许小闲,却被他拒绝了。
就在这时,许小闲带着稚蕊踏入了三味书屋。
季月儿转头,许小闲的视线落在了季月儿的脸上——
卧槽!
果然是冤家路窄!
“你、怎么又遇见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