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支球队相互之间也算是熟悉了,比赛开始之后,信心十足的霍芬海姆向拜仁发起了猛烈的进攻,而拜仁依然打得非常的沉稳,不紧不慢的应付着霍芬海姆的进攻,不过他们的两个边锋施劳德拉夫和波多尔斯基在霍芬海姆进攻的时候却明显的回收到了中场,只有托尼一个箭头顶在了最前面。
身体强壮,速度飞快的波多尔斯基从科隆来到了拜仁慕尼黑之后一直水土不服,快一个赛季了也没有打进三个球,在克洛泽和托尼的阴影下几乎把板凳坐穿,但是因为希斯菲尔德要对付李欢,波多尔斯基才摆脱了替补的命运成为了首发的主力。
波多尔斯基虽然射术一般,技术也不算是十分的出色,但是魏斯却拿他没有办法,因为波多尔斯基在身体、速度上都魏斯好,魏斯能够对付技术远远好过他的里贝里,但是却被波多尔斯基吃的死死的,这也算是一物降一物了。
李欢开始的时候上前助攻了一下,但是看到波多尔斯基对自己盯的甚紧,而且他上去之后,魏斯在后场顶不住波多尔斯基的冲击,让波多尔斯基在边路和前腰位置上的里贝里形成了呼应,两人连续的边中边中的倒球给霍芬海姆的防守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幸好中后卫的位置上有了经验丰富的西穆尼奇,守门员有了希尔德布兰,霍芬海姆的防守实力大增,里贝里和托尼才没有敲开霍芬海姆的防线。
在另外一侧的施劳德拉夫是原来亚琛的球员,被拜仁慕尼黑收购之后和波多尔斯基同病相怜,都只能在替补席上坐着,不过他的实力并不比波多尔斯基差,他和克洛泽、托尼的特点也不相同,他的盘带和速度是他致命的武器,他在边路的进攻让伊贝茨贝格忙的不可开交,根本就无暇进攻。
开场不久兰尼克就发现对手的新战术克制了霍芬海姆,两个边后卫的进攻无法实现,而拜仁慕尼黑的后场因为有两个后腰范博梅尔和泽罗伯托很少助攻而显得很有立体感,他们在自己禁区前沿采取的区域盯人防守让霍芬海姆前场的爱德华多、登巴巴、奥巴西很难制造出进攻的威胁。
德国联赛很早就开始流行四后卫阵法,但是主要是区域防守,很少采用区域与盯人相结合的防守”,因为区域盯人防守有很大的漏洞,一个人跟上紧盯对方的前锋。留下的空位需要其他人来补,在禁区前沿一般是另一中后卫或者旁边的边后卫来补,中后卫或者边后卫留下的位置最后由自己的中场球员回撤补。
这样即使是“一个人出错”,还有其他的人可以顶上来。这样的区域防守理论上很不错。
但从另一方面,这样的防守体系太复杂了点,足球本来参与的人就多,在一个区域出现这么多次的补位,被对手连续的传递倒球,防守的球员自己都会晕菜,没有很高的战术素养和多年的默契配合很难实现。就算多年配合遇到了西甲巴萨那样的倒脚球队,防守上的漏洞还是破绽百出,所以很少有球队采用。
而今天拜仁采取的区域盯人防守战术却和传统的区域盯人战术不同。
因为霍芬海姆的前锋在禁区前这个区域拉扯很容易出现混乱。面对这个战术,希斯菲尔德采取的的办法是两个后腰减少进攻专门盯人。让后卫球员责任变得更“明确”。这和德国传统自由人战术很相似。自由人战术设置两盯人中卫专门盯对方前锋,如果盯人防守出现危险,自由人马上过来协防。这样盯人的只负责盯人,保护的人就只做协防保护。任务更加明确,单一。不过两个后腰盯人的战术比自由人战术更加安全,不至于因为一个人插上无法回来的时候后防线被对手轻易击穿。
面对希斯菲尔德这种变型的自由人战术,霍芬海姆的球员不知道怎么应付,他们反复的冲击,反复的跑动却总是找不到拜仁的空当,但是拜仁的反击却因为有两个速度型边锋而让霍芬海姆吃尽了苦头。
兰尼克对这种战术也是一时摸不清头脑,他本来就不是穆里尼奥那样战术指挥出色的教练,兰尼克更擅长的是训练和战略,临机应变的能力不强,兰尼克一时间没有做出反应,只是默默的观察着拜仁慕尼黑的打法,苦苦思索着应对的办法。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