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了数座充斥着朗朗读书声的斋院,种彦峰终于来到了自己的目的地“静和斋”,据说本来名字叫仁和斋,后来因为仁宗的尊讳才改了名字!
晨读时间,一位和种彦峰想象中形象极为相似的花白胡子学谕正在教案后面稳稳坐着,老学谕见了助教和种彦峰也并为起身,眉头却挑了起来,“怎么又来一个?”
助教简单讲种彦峰的来历介绍了下,那老学谕的皱眉便皱的更深了,谁让除了广南东、广南西、以及夔州路这种特别偏僻的地方以外,秦凤路和永兴军路这些地方便是科教最弱所在,学谕对这几个地方来的学子向来没有好脸色!
助教对此也心知肚明,留下一脸抱歉的表情后便悄悄离开,老学谕扫了眼人高马大的种彦峰,“你们这些将门子弟不想着如何在战场立功,怎么都想跑这来了,以为科考是这么容易的吗!”
“我们?”种彦峰对学谕的话很是好奇,光凭字面的意思该是像自己这样的将门子弟还有其他来学习的人,可是对方却不给自己多问的机会,只见老学谕指了指最末尾空着的桌子,“该说的学录、学正大人肯定也说过了,你自己好自为之吧!”
种大少原以为还会有个什么入学考试之类的小测验,大经、兼经的内容背得再滚瓜烂熟也没用,人家根本不给你证明自己的机会,种彦峰只好默默在自己角落的位置坐好。
晨读这会已经差不多结束,老学谕既没破烦的讲解经书要义,也没天花乱坠的扯犊子,直接布置了当堂的作业,论和策各一篇!
种彦峰凭借着自己过目不忘和博闻强记的本领,对科考前的两项的大经和兼经已经有了一定的把握,但策论却依然比较薄弱,一篇好的文章首先卷面要干净、字迹美观,其次辞藻堆砌需要尽量华丽,用词也得考究,能写些生僻字或引经据典得漂亮也是可以加分的,当然最重要的是自己的论点和文章的主题。
种大少的劣势便是辞藻的堆砌方面,比起侵淫多年此道的学子来说,让种衙内写一篇文字优美艺术性颇高的文言文有些困难的,种彦峰开始的时候甚至要先用白话文写出草稿然后再译成文言文,这样一来不论能不能写出好文章,光是时间的花费也是很大的。
长久练习以后种彦峰到是无需这种笨方法了,但水平却也并没有多高,不过两世为人又有后世很多知识的种彦峰的优势却也不少,在见识这方面便是当世无人能及的,一些后世的名言名句、观点论点更是手到擒来。
种彦峰的文章会相比普通士子要丰富很多,后世的考试频率更胜古代,在这种长期的磨练之下,巧妙构思、一气呵成的下笔作文对种彦峰来说根本不是难事,种大少文章一蹴而就的时候很多太学生甚至还未动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