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绣听了严衡的分析便点了点头,便让严衡帮他磨墨,并问道:“这奏疏是直接递送京城,还是抄送一份给本官同年李巡按为好?”
“直接递送京城!
为了恩师好也为了贵同年李巡按好,此事都不能先让李巡按知道;
这样一来,一则让朝廷知道你是基于一时义愤才上的奏疏,没有心机在里面;二则让朝廷以为你和李巡按关系并不很亲密,从而到时候放心让李巡按审理此案;三则李巡按也会感激你的照顾之情,毕竟您即便有事,这样一来也就牵连不到他,他自然也会感念你的好意。”
严衡说后,熊绣只夸严衡考虑的周全。
见恩师熊绣要写参劾奏疏,严衡忙阻止了熊绣,并把小严嵩拉了来:
“恩师,可否让小严嵩代笔,愚弟虽年幼,但字体娟秀,且工整而又气度,当然也是想让恩师给他一个让上面记住的机会。”
严衡如果所料不差,熊绣的这篇冒险参劾上官的奏疏肯定会被皇帝陛下、太子殿下、内阁大学士、翰林词臣等上层看见,而若是自己弟弟小严嵩代笔写的这篇奏疏,那么自己弟弟那颇具天赋的书法便会被这个帝国的最上层统治者记住,日后自己弟弟会试乃至殿试说不定都会因此而加分。
毕竟自己弟弟小严嵩如今代笔的这篇奏疏是为民请命的参劾奏疏,透露着凛然正气,无论是皇帝还是阁老都会因此而认为自己弟弟也是知县熊绣参劾知府王通的参与者,并认为他小严嵩也是一个不惧权贵,正直睿智的人。
熊绣猜到了严衡的心思,不由得笑问道:“缘何你不亲自代本官写这本奏疏,要把这个扬名的好机会让给你弟弟小严嵩,本官所记没错,你已经让他得了个天下第一大孝子的美名了吧。”
“实在不是学生真的无私,主要是学生字迹太差,不及小严嵩”,严衡尴尬地笑了笑,就让小严嵩坐在知县熊绣旁边。
知县熊绣笑了笑,就把纸笔给了小严嵩:“那好,我念,小严嵩你写。”
“遵命,恩师”,小严嵩虽只有五岁,但遇到正经事时总能做到坦然而又稳重,或许是跟着严衡学的,也或许是天赋在此,恍惚间已有了未来首辅的几分气度。
小严嵩写好奏疏后便递给了知县熊绣,熊知县则让严衡先看了看,严衡只是弯腰作揖奉承熊知县文采斐然,裁断合理,意思明确,而熊知县则自己也看了两遍,只夸小严嵩果然字写的好,并让严衡多花些心思在书法上面,不要总想着算计别人。
严衡对此表示无奈。
熊知县自己还写了一封拜访时任翰林侍讲学士兼经筵讲官东宫左谕德李东阳的帖子,并此帖子把奏疏递给了自己的心腹幕僚刘师爷,命他火速骑快马进京交给李东阳,由李东阳代自己上奏。
听着外面滴滴答答的马踏雨水声,知县熊绣喟然一叹:“从现在起,因你严衡一句话,本官的命运就交到别人手里,是凤凰涅槃还是万劫不复就只有看时局安排了。”
“明日还请恩师带着学生一起去拜访王知府,你参劾他的事最好还是让他知道,不让他知道怎么让他妥协”,严衡向熊知县拱了拱手,熊知县也明白严衡的意思,点了点头。